歡迎訪問內蒙古工業大學門戶官網!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正文

媒體工大

【內蒙古日報】讓建筑平實地“表達”自己

時間:2018-04-09  瀏覽數:次  字體:    來源:新聞網

本報記者  趙媛

夜深了,張鵬舉的工作室里燈還亮著。忙完了一天瑣碎的事,他終于能夠靜下心來將沉淀的設計思路徐徐展現在案頭堆放的圖紙上。

源于對建筑設計執著的熱愛,作為內蒙古工業大學教授和內蒙古工大建筑設計院院長,他的工作總是在教學、科研和設計中不斷交替。平日里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已經足夠繁忙,大部分設計都是他利用加班時間完成的,所以加班已經成了張鵬舉生活的一部分。

“于我而言,平實建造,是我一向的價值觀和行動準則。”任何一個設計師,作品都是他所有設計理念的最終體現,而張鵬舉幾乎在自己所有的作品中都試圖表達自然而然的“平實”邏輯。

2009年完成的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館改造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原本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一處舊鑄造車間,經過張鵬舉的改造與整合,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廠房空間和主體結構的基礎上,巧妙地將鋼柱、鐵梯、紅磚墻面、水泥地面、沖天爐、通風管道等構件結合新的功能和空間要求加以利用,讓這一處工業遺產煥發出大氣、樸實的生命力,讓每一個進入到建筑空間當中的人都體會到自然松弛的狀態,同時感受到濃厚的人文記憶。也正是這件作品,在2017年5月獲得亞洲建筑設計最高獎——亞洲建筑金獎。

“我認為建筑的基本問題是建筑本體、環境的客觀要素和使用者的真實需要,在具體的設計中,就體現在對資源、氣候、傳統、經濟、社會生活等的細微考量中,然后平實地對待它們。”張鵬舉解釋道。

在他的設計中,建筑不僅具有了自己的生命,還具有了性格。他根據內蒙古的氣候條件,周密考察建筑所在地的施工條件和材料獲取等問題,盡可能地降低建筑的造價,并從當地民間建筑的傳統智慧中汲取營養,將建筑本身與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生態融為一體。

正是秉承這樣的理念,多年來張鵬舉完成了一系列建筑設計,從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館、盛樂古城博物館、恩格貝沙漠科學館、烏海市青少年創意產業園、罕山生態館和游客中心等建筑,再到內蒙古大學新校區、呼和浩特第二中學新校區等,他的作品除亞洲建筑設計獎外,還多次斬獲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設計金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建筑工程行業一等獎、全國人居經典建筑金獎等行業重量級獎項。

張鵬舉還善于將自己的實踐項目加以總結,深入理論層面進行解析。近年來,他在《建筑學報》等專業學術期刊發表《從光影到光陰》《生成》等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平實建造》《內蒙古古建筑》等5部專著。

“我不過是在老老實實地解決問題。”張鵬舉說。然而沒有實干的精神和辛勤的耕耘,想取得成績談何容易?翻開張鵬舉放在案頭的日程本,上面清晰羅列出他每天的工作安排,字跡密密麻麻,不僅有事項,還顯示出隨變化調整的各種排列組合。

“我的一天排得滿滿當當,作評審、搞科研、談設計、改圖紙、寫規劃、帶學生、交流、培訓、評獎、出訪,當然包括自己動手設計……沒有日程本我幾乎不能工作。”張鵬舉的話,一如他的設計,平實而又質樸。

詳情請點擊: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18-04/06/content_5863_29899.htm

上一條:【內蒙古日報】王永順:結合優勢資源項目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下一條:【內蒙古日報】賽場創佳績

關閉

彩神彩票官网-安全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