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內蒙古工業大學門戶官網!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正文

工大新聞

海水淡化成飲用水,太陽能能做到嗎? ——能動學院青年教師常澤輝博士專訪

時間:2015-07-14  瀏覽數:次  字體:    來源:新聞網

編者按:近年來,學校人才、師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青年教師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他們普遍學歷層次較高、理論功底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眼界開拓,在學校教學科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展示青年教師潛心研究、刻苦鉆研的認真態度,在基礎研究、產學研用方面積極探索的良好勢頭,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我校黨委宣傳部聯合科技處,推出“科研骨干青年教師”系列報道,選取了近年來,在科學研究、產學研用結合上取得一定成績,具有一定影響力,不同學科領域的的5位青年教師代表,以專題報道的形式陸續進行展示,以期關注。

海水淡化成飲用水,太陽能能做到嗎?

——能動學院青年教師常澤輝博士專訪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之一。隨著人口增加和生活方式轉變,淡水資源匱乏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和關注。海水淡化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或許將成為解決淡水資源問題的重要途徑。然而推廣工業化海水淡化技術的障礙是能源問題,海水淡化的過程常使用石化能源驅動,由于價格波動因素,加之污染環境,所以難以得到廣泛應用。因此,使用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淡化海水資源成為了一個理想方法。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常澤輝博士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常澤輝2001年本科畢業于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畢業后考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后在能動學院教學一線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他主要研究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其核心技術就是模仿大自然的水循環過程,將自然界中的水汽蒸發、雨雪降落、河流形成的循環過程人為控制在一個裝置內,利用經典熱力學、傳熱學原理,提高裝置的產水量和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常澤輝老師談到,讓更多的人喝上安全的飲用水,讓更多的沙漠變成綠洲是他開展科學研究、攻堅克難、不斷創新的動力,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為太陽能海水淡化早日步入尋常百姓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常老師在太陽能海水淡化等領域,已發表相關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檢索期刊論文6篇,主要發表在太陽能熱利用及水處理國際重要學術期刊Renewable Energy(IF:3.361)、Desalination(IF:3.960)等上,EI檢索論文7篇。在太陽能海水淡化、光伏發電等領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其中4項已成功轉化為產品,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基于聚光集熱的太陽能殺蟲滅菌裝置)。

節能環保 創造效益

談到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的社會效益,常澤輝老師說:“水孕育了人類的生命,同時又維持著生命,我們利用太陽能對水源進行脫鹽,無論對于社會還是個人都意義深遠,所以社會效益自然顯而易見。但是,既然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就要解決實際問題,制約可再生資源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經濟效益,人們一提到太陽能的應用,第一感覺就是太陽能裝置成本較高,所以我們需要把目光投向市場,把研究移出校園,把目標定在實用,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在開展科研過程中,我們緊盯市場需求,研究開發了適合于大、中、小型產水規模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從原理上提高效率,從建造上降低成本。”他發明的一款太陽能多效增濕除濕海水淡化裝置,可以降低目前生產純凈水所需的成本,有效緩解缺水地區人們飲水難、飲水貴的困境。其余幾項發明專利也受到了相關企業的認可與關注,目前正在進行產業化推進,相信很快就會有更多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投入市場。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標志著我國將逐步實現以創新驅動代替生產要素驅動。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高校作為人才建設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動力站,教師們如何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如何在國家戰略發展過程中體現價值?常澤輝老師談了自己的看法。

他研究的課題主要分為三個方向:太陽能聚光集熱技術、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和設施農業跨季度土壤蓄熱技術。這三個方向分別對應于降低建筑能耗、供應安全用水和農業產品品味提升,從根本上解放了生產力,降低了資源消耗,順應國家提出的產業升級和節能減排的發展要求,這其中,創新驅動就是核心驅動力。2014年,常澤輝老師帶領學生對設施農業中土壤病蟲害防治方式進行了研究,將太陽能集熱技術和土壤滅蟲殺菌有機結合,此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業精于勤 行成于思

常澤輝老師如今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他志堅行苦、豁達樂觀的處事態度。從2001年本科畢業留校任職,到2004年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參加全日制碩士統考,再到2010年考取北京理工大學博士,到如今成為工大年輕的碩導之一,每一份收獲都離不開辛勤耕耘。這種勤勉豁達的態度主要來源于團干部的工作經歷。談起團學工作對自己從教、科研的幫助,常澤輝老師深有感觸,他介紹說:“在北理讀博的日子是段難忘的歲月。我們那屆有十名在外校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除了自己是從團干部轉業去攻讀工學博士,其他老師都屬于本專業深造,因為自己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更需要以勤補拙。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在博士期間共發表26篇論文,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成為北理第一個委培博士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學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回想起在北理的三年八個月,常澤輝老師將很多成果都歸益于多年的共青團工作經歷。他總結團學工作與科研的五點相似之處,即胸懷夢想、不斷創新、充滿激情、能做善寫以及科學分配有限的精力去完成更多的工作。

通過和常澤輝老師的交談,發現他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對生活和工作充滿熱情的老師。他說:“科研的過程漫長而艱辛,需要敏銳的目光去發掘點子,需要長期的努力去探索未知,需要強健的體魄去提供保障,需要淡泊的明志去不斷思考,需要正直的品格去看待競爭,為科研注入正能量,科研才能走地更長遠。”

(供稿:宣傳部 張媛)

上一條:土木工程學院赴天津參加第九屆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

下一條:我校2015年本科提前B批招生錄取工作圓滿結束

關閉

彩神彩票官网-安全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