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新聞
用微創介入醫療器械救死扶傷——記機械學院青年碩士生導師馮海全教授
編者按:近年來,學校人才、師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青年教師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他們普遍學歷層次較高、理論功底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眼界開拓,在學校教學科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展示青年教師潛心研究、刻苦鉆研的認真態度,在基礎研究、產學研用方面積極探索的良好勢頭,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我校黨委宣傳部聯合科技處,推出“科研骨干青年教師”系列報道,選取了近年來,在科學研究、產學研用結合上取得一定成績,具有一定影響力,不同學科領域的的5位青年教師代表,以專題報道的形式陸續進行展示,以期關注。
用微創介入醫療器械救死扶傷
——記機械學院青年碩士生導師馮海全教授
創新是機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要發展機械領域傳統學科,就必須把教學、科研、生產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設備和師資等方面的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近年來,我校機械類相關學科不斷加強與企業的橫向聯合,一批合作項目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應用,而這些成果離不開廣大教師圍繞生產實踐所開展的研究。其中,機械學院青年教師馮海全教授依托產學研結合,致力于精密醫療機械方面的的研究,取得成果頗豐。
馮海全老師博士畢業于日本岡山大學,曾兩次被派往日本岡山大學訪問學習,并在日本支架技術有限公司工作多年。國外的留學和工作經驗使他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高產”教授。他主要從事于微創介入醫療器械的設計開發及應用技術研究,尤以超精密加工制造技術、金屬表面功能化處理、介入醫療器械設計理論方面成績突出,居于學術領先地位。提出的關于心血管支架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一定關注。2010年回校工作至今,馮海全老師先后承擔或參與國家、省部級、國際合作項目等1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和專利申請70余篇/項,科研成果轉化6項。一款醫療器械在投放市場之前,要經過嚴格的物理實驗、生物實驗、化學實驗、臨床試驗等多方面檢測,由于學校資源有限,馮海全老師長期與企業開展合作與交流,將技術優勢與企業生產、實踐和應用有機結合,科研成果受到企業與同行一致認可和廣泛好評。
在馮海全老師研發的一系列新型微創介入產品中,重點產品為椎動脈血管支架系統,該產品是以椎動脈血管病變為適應癥,專門用于恢復椎動脈血流狀態和增加血流量,同時具有預防斑塊脫落的作用,可預防和治療椎動脈血管內疾病。主要針對能夠開展介入治療的綜合性醫院。這款椎動脈血管支架系統的設計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已取得實用新型技術專利證書,同時發明專利和國際發明PCT專利已公告,作為市面上第一款以椎動脈血管病變為適應癥而設計的支架系統,目前在物理實驗、化學實驗和動物試驗中效果顯著,已入選包括南京軍區總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北京安珍醫院等八家醫院的臨床試驗。
和馮海全老師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他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工大人,并且是一名工大培養的民族預科生。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蒙語授課,直到步入大學才接受漢語授課,語言成了他求學路上最大的障礙。“當時民族預科班一共有20名同學,上課聽講較為吃力、筆記不太會寫、表達有障礙成了大家習以為常的尷尬。一方面要盡快熟悉和適應漢語授課,另一方面還要搞懂大學新開設的課程,大家為此付出很大努力。每周四下午,成了大家爭先恐后學習漢語的最佳時刻,最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莫過于讀報紙了,一份報紙在每位同學手里都要讀上很多遍,直到能流利復述。” 馮海全老師如實說。經過兩年半的預科學習,他的漢語讀寫和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通過了日語四級考試,順利被分入過控專業。
留校工作后,馮海全老師并沒有停止對自身專業素質提升的努力。他和學生們一起上英語課,加強對英語的學習。“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馮海全老師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碩士,為他之后出國攻讀博士奠定了堅實基礎。博士畢業后,他順利進入日本支架科技株式會社設計開發部,工作三年后任職研發部主任。但由于對故鄉的牽掛,他毅然放棄了國外豐厚的工作條件,回到家鄉、回到母校,做一名普通的教師。談起這個選擇,他絲毫沒有遺憾。
通過和馮海全老師的交談,看得出他是一位對學術要求非常嚴格的老師。他說:“在微創介入醫療器械這個領域,每一個細微的改善都可能挽救數以萬計的生命,所以我們必須保持嚴謹認真的學術態度,不斷追求創新和發展。” 馮海全老師對未來機械行業的發展顯得躊躇滿志,相信馮海全老師憑借著自己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和積極進取的態度一定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供稿:宣傳部 張媛)
上一條:由汪建文教授主持的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順利通過結題驗收
下一條:土木工程學院赴天津參加第九屆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