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新聞
走在草原微波遙感應用研究的最前沿——記信息工程學院黃平平副教授
編者按:近年來,學校人才、師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青年教師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他們普遍學歷層次較高、理論功底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眼界開拓,在學校教學科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展示青年教師潛心研究、刻苦鉆研的認真態度,在基礎研究、產學研用方面積極探索的良好勢頭,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我校黨委宣傳部聯合科技處,推出“科研骨干青年教師”系列報道,選取了近年來,在科學研究、產學研用結合上取得一定成績,具有一定影響力,不同學科領域的的5位青年教師代表,以專題報道的形式陸續進行展示,以期關注。
走在草原微波遙感應用研究的最前沿
——記信息工程學院黃平平副教授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是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已經深刻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以合成孔徑雷達(SAR)為代表的微波遙感技術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高分遙感體系的日益完善,微波遙感數據獲取的瓶頸逐漸被突破,以高分體系建設為目的的微波遙感應用研究也越來越被重視。看似神秘的研究領域,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我校信息工程學院就有這樣一位青年教師,始終走在微波遙感應用研究的最前沿,他就是黃平平副教授。
自2010年9月到校工作以來,黃平平老師在SAR系統設計,信號處理及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提出多種高效成像處理算法,獲得了行業用戶的認可;針對內蒙古自治區的遙感應用需求,發展了SAR數據草原土壤濕度反演和沙漠化監測方法,實現了微波遙感對草原生態監測的應用,提升了草原生態遙感監測的技術能力和水平。他參與了多個國家重大合成孔徑雷達型號項目,到校后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地區基金以及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等縱向和橫向項目15項;獲第三屆(2014年)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學術年會青年創新基金論文獎,2011/2013年度中國環境遙感突出貢獻獎;入選2014年度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計劃;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1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項,草原遙感應用注冊軟件2項。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黃平平老師曾就讀于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畢業時,他婉言謝絕導師的挽留,毅然來到內蒙古,成為內工大一名青年教師。放棄北京相對優越的工作環境回到內蒙著實讓人不解,但黃平平老師卻顯得很平靜。他說,內蒙古地廣人稀和相對平坦的地理環境是微波遙感科研與應用的天然試驗場,區域內擁有多個遙感試驗場,便于開展定量遙感研究。而且,草原產業擁有30年以上的地面采樣和遙感數據,為微波遙感應用和真實性驗證提供了大量的數據積累。對于一個癡迷微波遙感的科技工作者來說,這才是最大的誘惑。他非常希望自己可以為自治區微波遙感應用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青年人強烈的探索欲,也使他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只有不斷的努力和探索,才能滿足他對科研的向往。
幾年來,他走遍內蒙古草原,完成了大量的實地試驗和數據采集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在了解行業用戶遙感需求的同時介紹微波遙感的優勢,得到自治區相關單位的支持,在四子王旗草原、西烏珠穆沁旗草原和渾善達克沙地等區域,開展了微波遙感草原監測技術研究和示范應用,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開創了內蒙古微波遙感應用的先河,被聘為內蒙古遙感中心微波遙感首席專家、內蒙古自治區草原勘察規劃院微波遙感專家和內蒙古自治區數字草原與災害預警技術儲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為更好地凝練隊伍, 2014年6月,他主持籌建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雷達領域科研機構——內蒙古工業大學雷達技術研究所,并負責了雷達技術及遙感應用創新團隊,致力于團隊的建設與成員的培養。同年9月,他作為執行主席與內蒙古草原勘察規劃院聯合舉辦了主題為“多源遙感數據在草原生態監測、植被及地表參數反演中的應用”的國際研討會,并與來自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國內的專家學者,圍繞自治區草原遙感監測的需求,從草原生態保護、地表參數反演和災害監測等方面展開交流。2014年11月,因其在直升機載弧形陣列雷達方面的創新性研究,應邀為第三屆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學術年會作大會特邀報告。2015年6月,應邀出席了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東亞峰會空間信息技術在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評估中的應用研討會暨第二屆東盟研討會,并做雷達技術在災害監測與預警方面的大會報告。相關學術活動推進了團隊與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
作為一名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密不可分,但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熱點話題,在這個問題上黃平平老師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教學和科研是個緊密的整體,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科研又是提升教師個人能力的重要途徑,將科研中的規律、方法和思想融入教學可以使日常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輕松易懂,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加強學生對新事物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平平老師多年來潛心科研,成就背后是他堅持不懈的毅力和辛勤付出的汗水。每天高強度的工作,他非但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他認為科研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是一種樂趣。而且他更喜歡在晚上進行科研工作,因為寧靜的夜晚,沒有瑣事煩擾,一心只在科研,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他喜歡帶著自己的研究生踏上廣袤的草原,將所學所想付諸實踐。他說:“年輕人的思想如草原般廣闊,和學生們一起研究是人生一大樂事。”
(供稿:宣傳部 安煒丹)
【關閉】